什么是“殷商”?商意味着什么?殷、商最早都是地名,后来殷商并称,“殷商”成为商朝的代称。商是一个有文字的文明时代,但是随着王朝的灭亡,王室的档案即使有些在王都毁灭时幸存下来,也逐渐散失了。
商契,首创契刻文字,帝舜时候,任命契为司徒,契也是最早的教育家。商根植在商丘,商丘乃殷商文化的根植所在。
【资料图】
商丘的商宋文化源于殷商文化,商丘是“中华圣人文化”的源头。根植殷商文化,商丘文教流传4000多年。
一、什么是“殷商”?商意味着什么?
商丘是“殷商之源”。殷商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具有多个层面,如玄鸟生商、王亥经商、成汤都商。
探讨和研究殷商文化,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殷商?
殷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商汤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今商丘附近)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殷、商最早都是地名,后来殷商并称,殷商成为商朝的代称。
“商,在周代文献中首先是取得了王朝地位的王室的名字。这个名词开始是被商王室统治的国家的称号,然后被推而广之用来称呼商国人民和其他与商同时的国家人民所创造的文明。商也用来称呼中国历史上被商王朝统治的那一时代。”当代著名的美籍华人学者、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所著《商文明》一书《绪论》里最开头的这段文字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商朝是谁”“商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的重大问题。
商是一个有文字的文明时代,但是随着王朝的灭亡,王室的档案即使有些在王都毁灭时幸存下来,也逐渐散失了。到了差不多600年后,孔子感叹道:“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公元前1世纪,当司马迁开始编纂《史记》时,他能够利用的关于商朝历史的文献已经很少了。《殷本纪》只是一个光秃秃的轮廓,包括王室世系和一些史事。在中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这点贫乏的关于商朝的史料是我们争论的全部内容。中国学者在研究这点幸存的史料的过程中,形成了久远而详细的史学理论传统。
一个“商”字,我认为有四层含义:地名、族名、国名、朝代名,即商地、商族、商国、商朝,而后又引申为商业、商人、商品的“商”。
二、商契,首创契刻文字,也是最早的教育家
关于商代的唯一重要历史文献是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殷本纪》。商王室来自子姓氏族,其神话中的始祖是契。
《史记·殷本纪》是以记述契的诞生开始的:“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封于商,赐姓子氏。”这一关于子姓氏族祖先的神话,也见于《诗经》。吞鸟卵降生的神话主题,在早期历史时代广泛存在于中国东部的海滨地区。
商王朝的始祖契传说居于商。王国维考证商在河南东部,今商丘附近。这一观点已被现代的历史学家广泛接受。
商契是商人第一代先公,虽然甲骨文中没有“高祖契”的记载,但却有契字。甲骨文上的契字,由“丰”与“刀”构成,其中“丰”中一竖代表木头,三横代表刻痕,因此契字本义代表“刻写文字”。后来,契字被引申为约定、契约,春秋战国时在下面加了一个“大”,于是契字具有“大的约定”之意。
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唯有商周两朝使用过甲骨文,但周朝主要是在国家建立前或建立初期使用过,比如周原甲骨,之后没有再用。龟甲利于保存,兼具有与鬼神沟通的神秘效应。商人以甲骨记录卜辞其实与商契有关。
商契在商族首创契刻文字,用于与鬼神沟通,后人以此称呼他、纪念他,因此“商契”很可能不是他的本名,而是对他功绩的认可。
帝舜时候,任命契为司徒,契也是最早的教育家,负责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伦教化,此即古代教化史上有名的“契敷五教”的典故。
《史记·殷本纪》中说:“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契长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仍命契为司徒”。契因帮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其氏族为商。先商部族在契的带领下,制作的陶器和冶炼的铜器都很有名,契派人把陶器和铜器贩卖到周边其他部落,又带领大家从事农业,组织大型祭祀等活动,商部落不断强盛发达起来。于是契又被封为司徒。
契担任司徒,不仅仅是负责传授人伦五教和祭祀礼仪,更重要的是组织一些人从事农业生产,并到各地传授手工业技巧,包括如何用火烧制出更好的陶器和冶炼更好的铜器。
五帝之一的帝喾居商丘高辛。帝喾子契与禹同时,因助禹治水有功,封于商,遂成为商族始祖。十三世传至汤约470年间,曾八迁其居,但迁来迁去,复归商丘。汤灭夏建商朝,都商丘南亳,此为商朝第一国都。
“商”根植在商丘,商丘乃殷商文化的根植所在。
三、商宋文化与商丘文教4000多年流传
商朝灭亡以后,周成王封殷商后裔微子于商丘,称宋国,“以奉殷祀”。宋国延续了殷商文化。商丘的商宋文化,源于殷商文化。
宋国的开国国君微子是商朝帝王帝乙的长子、帝辛的庶兄。周朝建立后,微子被封于商丘,建立宋国,为宋国的始祖,又称宋微子。微子以仁德著称于世,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千古流芳的贤德典范。微子在历史上的最高荣誉是孔子称之为“殷之三仁”之一。
微子传承和发展了商文化,创造了微子文化。微子文化以商文化为起源,以仁德为核心,以仁义礼智信为世箴,以报国利民为主线,世代传承,后被儒家吸收借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众多源头之一。
商丘是“中华圣人文化”的源头,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道家、墨家、名家四大学派皆出自于宋国。宋国时期的商丘是文化中心,也是圣人之都,产生了“中华圣人文化圈”,也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商丘地域文化——商宋文化。
因循殷商文化、圣人文化和商宋文化,商丘还诞生了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应天书院。
“天下庠序,视此而兴。”应天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代的后晋时期(936—947年)。应天书院是四大书院中唯一建在都城(陪都)的书院,也是唯一升为国子监的书院。应天书院在北宋前后的中原商丘产生,主要有两个主要的前提条件:一是圣人文化与儒家思想;二是科举制度与书院兴起。
承接应天书院的历史,明清商丘古城的东门内又办起了范文正公书院,又名范文正公讲院。
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范仲淹曾掌教应天府学,后士民为纪念范仲淹讲学育士之功,故名范文正公讲院。范文正公讲院历宋、元、明各代均保存遗构,明代中后期没于黄河。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归德府知府郑三俊重建讲院于东门内。后屡有废兴。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范文正公讲院改为归德府中学堂,为商丘近现代教育的开端。商丘师范学院、商丘市二高的办学历史,都可追溯到归德府中学堂的开办。
根植殷商文化,商丘文教流传4000多年。商丘古城是“中华文明、中原文化传承之城”,有五千年不断代的文明史。商丘古城要展现中华五千年不断代的文明史,承载和展现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之精髓。
关键词: